突然有家长问晨雾:第一志愿可以“冲一冲”吗?晨雾说,如果是北京的志愿填报模式,在大部分情况下第一志愿是绝对不能“冲一冲”。很奇怪,北京的家长都担心一志愿风险,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经了解,原来有北京家长读了一篇媒体报道上的专家观点。
在北京市2013年本科高考志愿已经开始填报之时,2013年5月13日法制晚报非常及时地为考生和家长推出一篇志愿填报指导性文章《破解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两难选择》(本文后附有原文),文章通过访问了一些专家,对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方面的一些疑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但是文章中的“难题3”中提到的专家观点“第一志愿不妨冲一冲,其他志愿要力求稳妥”晨雾实在不敢苟同。开始晨雾还以为是媒体记者写小标题误解了专家的意思。可是继续读文字内容,专家进一步说:“在学生各批次的志愿中,其中第一志愿不妨去冲一冲,其他志愿则要力求稳妥、有把握。”这要是作为一个普遍的建议就很成问题了。晨雾坚决反对。晨雾提醒家长们家长们千万不要受到到这个观点的误导。
北京市本科志愿填报实行的是部分平行志愿模式,第一志愿为顺序志愿,第二志愿为允许填报三所学校的平行志愿,没有第三志愿。因此除了第一志愿以外,所谓“其他志愿”就只可能是指的第二志愿。因此本文中的第三观点实际上是在鼓吹“第一志愿不妨冲一冲,第二志愿要力求稳妥”。这个观点有两个致命错误:
第一,主次不分。第一志愿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争取一志愿一炮打响。如果第一志愿成功,第二志愿是否稳妥就不重要了,因为就用不着二志愿了;第二志愿是第一志愿失利情况下的补救志愿,二志愿填报要参照一志愿的细节。二志愿填报不能脱离一志愿的具体内容而孤立存在。因此作为志愿填报的主要目标的第一志愿需要稳妥。
第二,顺序颠倒。晨雾的观点,这句话要反个顺序来说才正确:第一志愿要力求稳妥,第二志愿中第一顺序学校可以“冲一冲”。在顺序志愿情况下,如果不稳妥造成第一志愿落榜,考生就必须接受层次低得多的一所学校,落差非常大,这正是顺序志愿的最大弊病。规避第一志愿落榜风险的办法除了准确定位以外,最好的防范措施莫过于适度留有余地的稳妥填报了。而第二志愿有三所平行学校可以选择,投档实行分数优先,“够上哪个投哪个”,只要把第二顺序学校B作为二志愿的主要目标选择好,再加上还有第三顺序学校C可以托底,第一顺序学校A可以适度“冲一冲”。
所以晨雾的观点是:第一志愿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不一定是最佳填报。
第一志愿要力求稳妥,第二志愿中第一顺序学校可以“冲一冲”。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第一志愿可以“冲一冲”呢?
晨雾并不一概反对家长鼓励孩子“超常发挥”,如果能够确认孩子能够超常发挥,第一志愿适度“冲一冲”还是可以的。例如,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前期由于痴迷网络游戏耽误了学习,后期醒悟后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在最后冲刺阶段完全可能还存在上升空间,这样的孩子第一志愿是可以适度高报的。除此以外,在特定情况下晨雾甚至也鼓励过考生家长“踩线填报”(见2009年5月21日文章《有时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这样的“奇迹”出现并不具备普遍意义。
另外,北京以外的大部分省区(甚至包括同为考前估分填报的上海),由于实行大平行志愿,即,第一志愿就是平行志愿。这种情况下第一志愿的第一顺序学校也是可以“冲一冲”的,原因是因为还有同是第一志愿的后面顺序的几个平行学校保驾托底。
-------------------------------------------------------------------
2013年5月13日法制晚报原文:
破解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两难选择
重学校还是重专业?
选择京内校还是京外校?
冲刺名校还是力求保底?
5月12日到5月17日是北京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以往,家长和学生更多关注成绩的问题,而在志愿规划方面则少有人问津。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不少考生和家长犯难。尽管平时学习很努力、考试发挥得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在志愿填报上出了问题,那么一切努力就会大打折扣。在业内人士看来,志愿填报关乎职业规划,是一项从小就该努力去抓的工作。现在,虽然到了志愿填报的时间,但面对志愿选择上的几大难题,希望这最后的“临门一脚”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难题1
◆观点: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
如何来填报志愿,关键性的因素还是高考成绩。如果考生的成绩足够高,那么到底该重专业还是重学校就不是个难题了。不过,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他们并没有绝对、稳妥的把握拿高分,而在预估分数有限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地摆在了学生和家长的面前。
“仅从就业指向上来说,目前除了个别理工类专业的就业不成问题之外,各专业对口就业的比例都在不断下滑。”北京新东方学校高中项目主管李冉告诉记者,包括海投、网报等社会招聘方式的成功就业概率都越来越低。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校园招聘,学校的声望能够吸引到很好的单位进入到学校中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把选学校放在第一位,把选专业放在第二梯度来考虑。
针对这一问题,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则总结指出:“一本重学校,二本重专业,三本重校名,专科重技能;重点大学看科研,普通本科看教学,三本以下看实践。”他表示,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有一个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难题2
◆观点:北京孩子还是应该尽量留在北京上学
对于北京考生家长而言,大多数人不乐意让孩子离开北京。今年在北京招生的院校有790多所,其中不乏大量京外名校;相对于坐落在京城的名校而言,京外名校的竞争或许会小很多,无疑其相对而言的低分对北京生源有一定的诱惑。
“如果您的孩子在北京能够上个好学校,那么就去报北京的学校;可是一旦无法在京城实现名校梦,那完全可以让孩子走出京城,外地的名校其实挺多的。”在龙文学校教学副校长邬景臣看来,北京生源去外地是一种更好的锻炼,即使外地的条件比北京差,但是对于孩子的人生而言,这会是一段宝贵的人生阅历。
不过,北京新东方学校高中项目主管李冉则建议,除了特殊情况外,北京的孩子还是应该尽量留在北京。他指出:“毕业后从出国、考研、就业三个维度来考量,北京的院校资源、就业资源以及学习氛围都会比外地的好。”
李冉指出,从出国的角度而言,学生们需要一个备考英语的大环境,外地院校的学生由于家庭和视野的局限,相对而言,出国的比例会低于京城,一般的学校也很难会为学生出国做考虑,缺乏身边同学的支持,这让准备出国的北京考生异常艰难。从考研的角度来说,本科毕业之后,北京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北京,如果在外地学校上学,信息是否对称、距离过远等等都会成为问题。而在就业方面,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知名企业总部一般都设在北京,而且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北京;如果学生人不在北京的话,那么在外地大学里他们就很难取得在这些企业实习的机会。
难题3
◆观点:第一志愿不妨冲一冲,其他志愿要力求稳妥
零模、一模、二模,成绩忽高忽低,对于这类考生而言,志愿填报的风险就更大了。即使是成绩很稳定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心中似乎都会有个名校情结,可是又怕心思过高,所以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又会力求稳妥。
“志愿填报的大原则是有学可上,围绕着自己平时的考试分数来做出决定。”龙文学校教学副校长邬景臣表示,在学生各批次的志愿中,其中第一志愿不妨去冲一冲,其他志愿则要力求稳妥、有把握。志愿填报的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如果学生的成绩是一次比一次好,那么就应该再进一步地冲一冲;而对于成绩稳定或者有下降趋势的学生,那么在面临大考的时候一定要稳当一点。
难题 4
◆观点:会有意降低学生的填报预期,不能简单通过软件得出结论
高考志愿的填报难度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头疼不已,而在临近志愿填报的时候,网络上经常会出现类似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考专业选择兴趣测试”、“高考分数线”等软件——这被一些考生和家长视为宝贵的救命“稻草”,然而这些网络上出现的志愿填报软件真的靠谱吗?
“商业填报软件对于考生的志愿填报有一定的帮助,因为他们的数据库足够大,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北京新东方学校高中项目主管李冉告诉记者,商业机构的志愿填报会有意降低学生的填报预期,他们希望学生的志愿填报更加稳重一点。一般而言,商业机构的填报软件会特别害怕客户的志愿填报失利,一旦学生的志愿填报失利,就意味着学生们得到的服务是失败的。所以,他们一般会有意降低学生的预期,以让签约学生的成功率更高。
据了解,这类填报志愿软件的数据基本采集于教育部官方网站和各高校的网站。相关教育专家表示,一些填报志愿软件的确做得很不错,往年的录取信息比较全面。但是各个高校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高考志愿填报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不能简单通过软件得出结论。
难提 5
◆观点:在国内就业填报要谨慎,准备出国可以填报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专业有冷热之分。在家长看来,所谓热门专业就是将来就业前景好、值得一报的专业;而类似于哲学、数学、化学等基础性学科,则被打入到冷门专业的行列中,自然也很少有考生问及。
在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看来,学生是否应该选报所谓的冷热门专业,其实和考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息息相关。“如果考生想一路读下去的话,那么考生大可选择所谓的冷门专业。冷门专业一般是基础性的学科,这些学科的优势是厚积薄发,能够很好地为将来读硕士、博士打好基础,在未来有着更加持久的爆发力。”
而如果考生未来的定位是直接去工作,那么从现在的就业情况来看,报考冷门专业就该慎重。李冉指出,基础性学科的就业难度确实很高,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吃香的专业要谨慎填报。而对于准备出国的考生,李冉则建议可以选择国内的冷门专业,因为这些基础性学科更加类似于西方的通识课程,符合西方大学的要求,考生就读这些基础性学科未来出国反而会更加容易。
文/记者 李一龙
填报志愿五大因素
●升学因素。把保证录取作第一目标。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存在一些局限,但也要考虑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能否通过这个专业得到更大发展。不能进入符合自己潜能优势的“最佳”专业,能进入相近专业也行。
●就业因素。把将来的求职方便放在第一,也不能忽视个人潜能发展。原因一是职业“特点”变换快、难把握,“冷”、“热”像炒股。二是即使找到了需求大的专业,如果自己不适合这个职业也干不出色,切勿被眼前的“火”误导。
●名校因素。在考虑名牌大学的同时,不要忽视专业,专业是立足之本,选择更能充分发挥潜能的专业或职业,人生目标就会更远大。
●成本因素。家庭困难学生对收费标准、奖学金、助学条件考虑在先。
●综合因素。要把升学、就业、成本和潜能发展几个因素结合兼顾,统筹考虑,还有如:考生身体、院校专业竞争、地理方位等也需全面、综合地考虑和分析。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