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以其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不可测知,让无数高考前的学子彷徨无措,感到备考无门、解题无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的世界里传递文字文学的美好,也有责任在高考的绝望中带去方法技巧的希望。
以文言文为例,这个让广大考生摸不着门径、与现实语言脱节较大的部分,却有着清晰的规律。考纲上要求的120实词就是考查的范围,也是同学们一定要掌握的最小知识面。正如2010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四个选项中,前三个选项内容均为考纲之外,第四个选项是考纲内容,则答案直接选它。2009年这个题目则是四个选项全部为120实词内容,相信在科学方法带领下梳理过考纲内容的同学得分真如探囊取物。
再如古诗词鉴赏,既要阅读又要鉴赏,是高考中又一道难过的门槛。然而,我在五一押题点题班上曾经明确地说过,根据近年来北京卷考题规律,今年很有可能考一首唐诗,并表达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伤感情绪。2010年北京卷真题恰恰就是这样的一首李白的唐诗。大名鼎鼎的《唐诗三百首》为清代的蘅塘退士所编,然而在三百首之外更多没有编入的唐诗中必然有很多是意象、辞藻的单调组合,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元素加以整合、分析,并讲解其在考题中与答案如何对应,学生们自然可以感到鉴诗有法、答题有理。以下我在课堂上总结过的一些意象,希望大家对古诗词的鉴赏有所进益。
诗里情景释里详,春花秋雨写人伤。
长亭拂柳离别意,鸿雁明月思故乡。
松竹菊梅品高尚,长河沧海志远长。
情事战事国家事,读诗亦可断人肠。
“高考”的“高”字在古文字里可以解释成一幢高楼之形,希望各位能奋力登攀,在拾级而上的日子里,你也许会感到“高处不胜寒”的孤单,或甘心选择“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但唯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能远望“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方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希望各位考生因应试而爱钻研,因语文而爱文艺,“学之不若好之,好之不若乐之”,在2011年高考精进成功!(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 国家玮)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