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如何把好考场上这最后一关?
第一,科学合理地运筹考试时间。现在的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规定的题目,既考查答题速度又考查准确度。
1.要有通览全局观念。高考试卷发下来,填涂好“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后,离正式答题尚有的“空闲”。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空闲”迅速了解一下全卷有几大题,各题的分值比例如何,并初步拟定一个大致的答题时间分配方案,确定答题的“战略框架”。 如语文高考答题时间安排: 第一卷用45分钟,其中第一题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一)用10分钟;第二题,社科文阅读20分钟;第三题文言文阅读15分钟。第二卷共用105分钟,其中第四题翻译、古诗词鉴赏、默写,20分钟;第五题文艺文阅读20分钟;第六题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二)10分钟;第七题写作,50分钟;整理检查卷子5分钟。(以上仅供参考,具体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2.遵循“先易后难,勿打持久战”的答题原则。高考试题编制上一般都有先易后难的特点(但也有的学科开始的题目较难)。刚进考场时,绝大部分考生都会感到情绪比较紧张,其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完全适应考场的紧张氛围,没有达到思维的最佳状态。从容易不偿失解题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容易题做得越多,拿到的分数就越高,底气越足,自信心大大增强。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爽,则干脆跳过去,千万不能纠缠不休。在考场上,时间就是分数。比如,高考文理综合考150分钟,总分300分,意味着每1分钟就要得2分。试想想,一道20分的题目,10分钟以内必须做完,而你却花了30分钟才解答出来,即使正确,而因为你已付出了全场考试1/5的时间,却只得到了总分的1/15的回报,实在是得不偿失。
3.巧用考场时间提高答题效率。考场上,“时间就是分数”是最恰如其分的写照,巧用时间、节省时间便是在挣分。有些题目,你若一个一个地仔细推敲各个选项,过于费时费力,而用排除法、逆向思维法则很快可以一举中的。做材料题时,若先看问题或边看问题边读材料,则主旨明确,耗时大减,事半功倍。
4.答题速度要稳中求快。答卷时,必须在严把审题关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先快后慢”,以免做不完试题,或来不及检查。
第二,提高审题答题的准确率正确率。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审题正确,所向披靡;审题失误,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痛心疾首:“唉哟,我怎么看错题目了”;走出考场,考生惊呼“天啊,这道题目我本来就会做的呀”。
1.要看清题目要求。比如做选择题,必须分清是单选还是多选题,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题。如果把“正确的命题个数”看成“错误的命题个数”,把“成等差数列”看成是“成等比数列”,那就全题覆没了。
2.要找准“题眼”。有些题目,似曾相识,貌似简单,一些考生匆匆瞥上一眼,欣欣然大笔一挥便已了事。而实际上,题目中虽然只更换了一两个词,但已变换了问题的角度,为你设下了一个“美丽的陷阱”,而你一不留神就上当了。有些题目的表述较繁,必须认真剖析,反复推敲,抓住关键词,单刀直入、切中要害。所以,审题时务须千万小心!
第三,全面仔细检查不留死角。一些考生对检查十分淡漠,往往不预留检查的时间,或者只是匆匆浏览,形式而已。其实,在高考这样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大脑往往会同你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你易犯一种“低级错误”,如“2+2=5”;或者心里知道该选A的,偏偏神差鬼使地将C填了上去,如此等等。所以,宁可少做一道没有把握的题目,也要挤出时间把做完的试题复查一遍,以免“煮熟的鸭子”又飞掉了。尤其是客观题部分,要填涂答题卡,更应细心检查,不得有半点马虎。
1.浏览。对整份试卷作个粗略的检查,从总体上了解一下是不是所有题目都答了,是不是按要求答题,有没有写错题号等。
2.逆向检查。原来用加法计算,检查时用减法;原来用乘法,检查时用除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有效方法。
3.变换方式检查。如果某个题目有多种解法,在检查时就换一种解法,以判断原来解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这里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当你遭遇模棱两可的题目时,宁可相信原来解题时的直觉。经验表明;在犹豫难决,且又无法找到新的途径进行演绎、检验的时候,最初的直觉往往是正确的。
第四,卷面整洁不乱涂乱写。高考第二卷主观题阅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天气热、时间紧、工作量大、难度高。连光电阅读机也会因答题卡填涂不当而出现故障,何况是人呢!阅卷老师在这种高强度、枯燥、单调的批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疲劳、厌烦的心态。现在高考的主观题一般都是“按采点给分”,且给分的限度还有一定的弹性。若试卷涂涂改改,不堪入目,阅卷老师自然无法始终如一地在“丛生的杂草”中苦苦搜寻、披沙沥金。而阅卷老师突然发现一份字迹清楚、布局和谐、整洁美观、文理兼通的试卷,顿时会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这样的试卷,不仅能得到客观上应得的分数,还能得到阅卷老师弹性限度内的“感情分”。假如两个考生的两道试题的得分点大致相同,而因卷面整洁与否而造成的分数“落差”,至少有1-2分。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