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解析】
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中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这些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其作用不难看出,一是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二是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这首宫苑诗为我们刻画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到漏声凄清、漫长。回答上述问题,先要明确诗歌所写之景与诗人之情,然后再结合景及相关的词语具体分析,这次作答的核心。
【答案】塑造了一个怨怒的人物形象,作者先用环境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渲染气氛。点出“无颜色”、“卧听”可见作者的怨怒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从表面上看,该题考查的是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流露出的情感,实际上是间接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词中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典型意象来渲染或张扬个人的情感,阅读古诗要抓住诗中典型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开拓,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
诗中“海浪”“乌云”“北风”“群山”“烟雨”等这些典型意象,再加上“如云”“去却回”“吹起”“急”“卧看”等相关词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海滨暴雨即将来临的自然景色。而此时的诗人却很悠闲地躺卧在窗旁的榻几上,观赏倚于天边高耸入云、蜿蜒巍峨的群山,他想看看急雨倾注在峻岭大海的壮观,这是何等的豪情!回答这类问题,基本方式是先指出所用意象,然后通过意象分析开拓意境,最后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作者简介:刘晓霞,高级教师,供职于河北省滦县教师进修学校,发表论文多篇。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