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阅读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省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组、评价组组长
不是“题目告诉你要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不赞成命题者给的材料观点,写驳论的文章,照样能得满分。
现在的高考评卷已经越来越开放,特别欣赏有自己见解的作文。驳论必须从材料中引申出来,而不能撇开材料,另起炉灶。学会了通过分析来说理,是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
驳论文怎么写
第一招
分析矛盾——首先寻找材料的对立面。
第二招
分析原因——告诉读者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挑几个原因来写。
第三招
分析条件——告诉读者,我的论点是在这些条件下才成立,别忙着反驳。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佘峥) 和高考作文题观点“抬杠”,也能得高分?至少福建省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组、评价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就是这么认为的。
潘新和4日在厦门一中教授如何写议论文,他说,现在的风向标是:老老实实地顺着命题者给的材料来论证,大多也就得个四五十分,但是,和材料观点“抬杠”,写驳论,那么,就“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高考作文满分70分)。
这其中的区别是:前者是传统的论证文——只选择符合自己论点的论据,“自圆其说”,是不讲理的;后者是驳论文——看到观点可能出现的对立面,驳人驳己,是“讲理”。
他因此号召高考考生们抛弃论证法来写议论文,取而代之用驳论法。现在高考作文题基本上都是以议论文形式出现。
潘新和被称为是福建语文界的三大侠客之一,因为对议论文传统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批判而闻名。
批
单纯堆砌论据不是好作文
潘新和在当日题为《议论文怎样立意、说理》的讲座中,首先痛批了2011年福建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认为它“不讲理”。
当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给的是袁隆平材料,袁说:“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让工作的人有个梦想。这篇满分作文就是传统的议论文写法:作者顺着材料,首先确定自己观点:热爱便会产生创造力,接着,旁征博引正反论证观点:热爱造就创造力,今天的人没有热爱,只追求名利,因此没有创造力。
潘新和反问:热爱便有创造力?现实中,很多的热爱产生不了创造力。但是,作者不管读者信不信,片面地抓住某一观点,对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视而不见。
潘新和说,这样论证性的议论文只是“自圆其说”,就是“不讲理”。
他还批评了论证法的备考方法:准备一大堆材料作为论据,再根据论点往其中套。
这点在那篇高考满分作文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到800字的作文里,作者引用了一大堆大人物的话,“拼命堆砌论据”。
潘新和甚至认为,它之所以能得满分,一个原因是改卷老师“巨大的心理压力”——旁征博引的论据显示这位学生似乎看了不少的书,一些书可能连老师都没读过,所以,“这么勤奋的学生,该给多少分,老师,您看着办吧”。
在潘新和看来,这篇“不讲理”的作文,充其量也就能得四十多分。
挺
有独特见解才能得高分
潘新和说,议论文不能论证,而要驳论——通过分析各种矛盾等来“讲道理”。他以2012年福建省高考的另一篇满分作文为例,来说明议论文如何“讲理”。
那年的作文题围绕着冯骥才的话展开,即“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这篇被潘新和树立为正面典型的满分作文以《人生的赛跑》为题,作者首先和命题者“抬杠”:人生的赛跑,其实不在你跑了多少路程,而在于是否过得有意义。接着,作者一层层地讲理,例如人生赛跑有时好比雷锋和一个长寿的恶人;一些人在赛跑中懂得放慢脚步,欣赏沿路风景,远比执著于赛跑累得满头大汗的人有意义。
潘新和说,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一个信号:不是“题目告诉你要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不赞成命题者给的材料观点,写驳论的文章,照样能得满分。
潘新和说,现在的高考评卷已经越来越开放,特别欣赏有自己见解的作文。当然,他强调,驳论必须从材料中引申出来,而不能撇开材料,另起炉灶。
潘新和认为,一般论证性的议论文,充其量也就能得个四五十分,但是,学会了通过分析来说理,是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
【支招】
写议论文得“眼睛带刺”
如何用分析来写讲理的议论文?潘新和教了三招。
第一招:分析矛盾——首先寻找材料的对立面,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例,有知识就有力量吗?许多人有知识没有力量,读死书的人,什么力量也没有。
第二招:分析原因,告诉读者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挑几个原因来写。
例如“近墨者黑”的论题,它对立面是“近墨者白”,或“赤”,因此不能武断地说“近墨者黑”,那么,就要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三招是分析条件,告诉读者,我的论点是在这些条件下才成立,别忙着反驳。
总之,按照潘新和的方法,一个驳论文的构成是:开头提出揭示矛盾的论题,如创造基于热爱,但是,热爱未必就会有创造;中段分析论题,包括矛盾、原因和条件,创造也需要有天资、学识、勤奋、信心尤其是想象力、创造力;最后得出结论,如创造需要先天、后天,主观与客观等,缺一不可,否则功亏一篑。
潘新和认为,如果学生的眼睛从此带了刺,勾住每个论题、命题观点,学会运用分析矛盾、原因、条件等方法来说理,那么,这样的驳论文肯定得高分。
【反响】
学生:这简直是颠覆
这个传授高考高分作文秘诀的讲座,照理说,应该让高三学生听,但当日参加讲座的是高二学生,有人说,怕引起高三学生思维的“混乱”。
当日听完讲座,一位男生说:这简直是颠覆!在被问及他是否敢用驳论法来写高考议论文时,他说,我可不敢冒这个险,要是遇上保守的改卷老师,那不就要“壮烈牺牲”了吗?
老师:发散思维很重要
厦门一中高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说,已尝试驳论文的写法。
厦门一中语文教师戴祖武说,驳论文的实质其实就是发散思维,我们努力让学生明白:任何议论文,实际上是一道辩题,都有正方反方,当你选正方时,心中还有反方,要多层次分析论题。总之,要以理服人,赶在读者反驳论点之前,把别人可能反驳你的各种可能指出来,然后一一否定,“封住他们的嘴”。
戴祖武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福建高考好作文的风向标,慢慢地在朝驳论文方向变化,不再追求华丽语言和堆砌的论据。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