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士表示,到大学里招聘前台并没什么,但是指明要招聘理工科毕业生去当前台,显然并不合适。更何况,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理工类人才仍然比较紧缺。大学有自身的理念,有自己的定位和追求,学校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和岗位的选择,其实是对学生负责,不能为了就业率就鼓励学生随便哪里都可以去。实际上,像北京理工大学这样的高校,就业率应该不会成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就业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因为拒绝了少数单位到学校来招聘前台岗位,近日来几乎要被媒体和网上的口水淹没,大多数人指责北京理工大学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候,只顾学校的面子,而不顾学生的就业需求。但是记者在沪上各高校采访时,却听到不少高校负责人明确表示,最希望学生毕业能够专业对口,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毕业生。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职业前途负责
北理工有关负责人称,学校拒绝的企业招聘岗位,是“形象气质好,身高在1米7以上的前台人员”,因为“尽管就业形势比往年恶劣,我们还是拒绝一些与学校档次不太相称的岗位,防止对学生的信心造成很大打击”。
记者发现,舆论对于学校的指责,都是认为“凭什么大学生就不能坐前台,而且不少企业对前台的素质要求也很高”,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称,这是大学的岗位歧视。面对这样的指责,北京理工大学最终选择了沉默。
教育界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到大学里招聘前台并没什么,但是指明要招聘理工科毕业生去当前台,显然并不合适。更何况,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理工类人才仍然比较紧缺。
针对网络和媒体对北京理工大学的不理解,上海某高校就业办负责人表示,大学有自身的理念,有自己的定位和追求,学校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和岗位的选择,其实是对学生负责,不能为了就业率就鼓励学生随便哪里都可以去。实际上,像北京理工大学这样的高校,就业率应该不会成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就业质量。“鼓励学生支援西部,总比让学生为了留在北京等大城市去做前台,完全不顾自己的专业要强得多”,专家认为,对知识和人才必须有效利用。
而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负责人称,学校有自己的就业核心市场,即目标雇主,但也不会因此拒绝来招聘前台的企业。因为学校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去还是不去,是学生的职业态度。
理工科学生做前台是浪费人才
“让理工科学生去做前台是一种浪费。因为专业性质,理工科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去做前台就浪费了几年的专业知识,今后再转行也比较困难”,这是不少高校教师的看法。
一所211高校的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本科生交纳的学费只占学生培养成本的三分之一,国家财政补贴和学校自筹的资金分别占了学生培养成本的三分之一。换言之,按照学生的学费是每年6000元计算,一名本科生每年的培养成本是18000元。而工科学生由于实验设备和实践的原因,成本更高。眼下,即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理工类毕业生的人数也小于发展所需要的数量,部分专业人才更是紧缺。中国高校的入学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各地区对于理工类毕业生的需求都比较高,不少学校的专业毕业生都是紧缺人才。
不过,这位校长也坦率地说,现在不少学生高考时选择专业、选择学校,并非出于自己的兴趣。对于入学后究竟学什么,今后干什么,考虑得都比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工科毕业生每年流失很多,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
理工科毕业生仍然最抢手
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今年有一半左右的外企缩减或者取消了招聘计划,但是在有招聘计划的外企中,仍然有44.44%表示最需要理工科毕业生,25.93%的企业最需要经济管理类毕业生。
调查发现,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最大,技术类人员的招聘岗位最多。不少外企都提出急需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化工专业等工科类的人才,而从招聘岗位上来看,应届生招聘岗位最多的是技术类岗位,达到了32%;其次是市场、销售类岗位22.73%;再其次是研发类岗位13.64%。外服有关负责人称,从企业的需求来看,技术型的理工类毕业生是最抢手的,即使相当一部分市场、销售类岗位,也要求应聘者有理工类的技术背景。
沪上不少高校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是针对理工类专业比如电子、机电等专业的岗位需求,仍然大于毕业生人数。对于这类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眼下最难选择的,恐怕是“首选就业区域和薪水”,还是“首选专业对口和发展前途”。(记者 姜澎)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